谌力,《新金融世界》执行总编、金融创新的独立观察者。长期关注金融创新与金融信息化,尤其对互联网金融、移动金融、金融精细化管理、数据分析与应用、社会化营销与数字营销、金融数据中心与云计算、核心系统等领域的发展趋势有大量的独立观察与积累。
Fintech,即Finance+technology的缩写,意为“金融科技”,来自于国外,是当下欧美金融圈极其风靡的概念。
近半年来,Fintech在国内也成为金融行业和投资界非常关注的热点。
然而,这个Fintech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对金融行业将产生什么影响?金牌顾问《新金融世界》执行总编谌力为我们带来了他对Fintech的解读。
一言概括之,谌力认为,Fintech主要指互联网公司或者高科技公司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移动互联等新兴技术开展的低门槛金融服务。
然而,让金融从业者感觉后背发凉的是花旗集团(Citigroup)近期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该报告强调了Fintech对传统公司的威胁,称这或许还将导致银行业30%的工作岗位被消除。难道Fintech将野蛮入侵传统金融行业?谌力认为事实并非如此。
一、Fintech与互联网金融业务类型无明显区别
从目前行业内评出所谓Fintech十大创业公司,Fintech TOP20之类的公司业务类型来看,与近几年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并无明显区别。除了强调技术、风控、运营效率之外,经营模式才是最大的玄机。
在传统的金融服务市场上,总有一些服务洼地和空白地带,技术可以用来填平洼地和弥补空白,但有一点必须搞清楚,技术的直接服务对象是金融业务,而不是终端客户。
例如,智能投顾中人工智能的算法得出的专业结论需要通过业务系统和业务人员的整理和过滤才能给到客户,客户看到的结果是可操作的投资建议。
在金融业中,技术是用来提升、优化和改变业务的,不可能脱离业务独立产生商业价值。
以欧洲的三家Fintech创业公司为例,Adyen公司提出的是:让支付绕过银行、TransferWise主打的业务是点对点的国际汇款、Nutmeg宣称:机器人教你投资。最后能否得到客户青睐是依靠业务的价值,技术是实现业务价值的必要手段。
二、金融机构应判断市场方向去发现机会 而非纠结新词汇
从这点来看,当今的金融机构更应该着眼于发现和分析现有金融领域的洼地和空白,然后结合自身的优势、并寻找合适的技术来填平和弥补。重要的不是对手有多强大,而是明白市场的方向和机会在哪里。如果这些都没搞明白,看到一些新词汇就担心害怕的情况就无法消失。
以国内的商业银行为例,传统的商业银行是“利差攫取者”,而市场现在需要“专业金融服务商”。这种角色的转变需要银行在经营模式和自身能力等方面进行提升和蜕变,并寻找相关的新技术来支撑转变的落实。目前,已经有一些商业银行开始尝试信用中介服务,帮助企业客户办理各项抵质押、贷前调查、帮助企业放款、收息,但不使用银行自己的资产放贷。
三、Fintech带来的正面启示
上述只是银行经营模式转变的一个例子,事实上,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之下,多种模式并存会提升银行的综合发展能力,新模式会带来新的赢利空间。
先关注市场方向,再寻找洼地和空白,以此为基础结合新技术、善用新技术,才是Fintech给我们带来的正面启示。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